首先,吸能設計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是汽車行業(yè)的常識了,不存在“沒有吸能設計”的車。
其次,車的蒙皮并不能說明車體的安全程度。車體的軟硬,看的是白車身,而不是表面的一層皮膚。什么葉子板啊,前臉啊,這些就是裝飾,本該一撞就變形,所以你指望它保障安全,還不如指望多穿件羽絨服防撞。。。。
那么,不同公司設計的同級別車,有沒有軟硬之分呢? 這個我不想一概而論。只能說,各個廠的設計理念和思路是不一樣的,但是他們都會盡量保證在碰撞測試中,達到并超過平均水平。至于哪種更好,我不知道(就像XBOS和PS3誰更好一樣,沒結論)。
下面我舉幾個例子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),大家可以看看他們車身結構設計的不同之處:
1.A車
A車的高強度鋼使用面積還是比較大的,同時有個很顯著的特點,就是非常重視前排駕駛艙的結構強度,B柱和A柱之劍都采用了高強度鋼。 顯然這樣的設計,在任何現(xiàn)行碰撞測試中,都不會吃虧。同時由于后排和后廂被設計為普通強度,使白車身的車重也能降低到一個能兼顧經(jīng)濟的程度。但是,這樣的設計,似乎也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---當發(fā)生比較劇烈的追尾時,后排乘客去被設計成了前排乘客的緩沖吸能區(qū)。。。。
2.B車
B車就是明顯的傻大粗型設計。 要安全?OK我整個前排后排都使用600mpa以上的鋼材給圍起來(注意,紅色區(qū)域只表示強度在600MPA以上,并不代表他們是整體的)。。?墒沁@樣做,并不能改善碰撞試驗的成績,相反,由于白車身的重量加大,碰撞試驗中需要被自身吸收的能量也增大;也導致平時使用油耗會比較高。
3.C車
C車是非常熱門,也是爭議非常多的一款小車,很顯然,后座是二等公民。
4.D車
這個就不用多說了,某國產(chǎn)大眾標車,它的白車身確實不算輕,但是整體設計比較老舊,所以現(xiàn)已換代。我們不能說,紅色區(qū)域多,就意味著牛逼,畢竟如何使用這些鋼材搭建出抗打擊的車體,是門更深的學問。
5.E車
這個設計就有點過于浪費材料了。后座是我的貴賓,要保證它的安全,前排小命是自己的,更要保證安全---請參考前排地板上的3根變態(tài)的橫梁,以及頂棚上三根高強度橫梁。。。。油耗是是什么?我聽不見。
6.F車
作為微型車,發(fā)動機倉如此經(jīng)湊,卻必須要保證前排乘客的安全,剛強度鋼自然不能少用,這款車是結構強度設計和輕量化設計均衡考慮的典范,可以說在任何標準碰撞測試中都不會吃虧,作為微型車來說是非常稱職的。不過作為外行,還是對頂棚這種“敞篷式”的設計有點擔心,也許在某些情況下,這個地方會成為一個軟肋?
7.G車
沒錯,這輛車幾乎沒有多余的吸能空間了,所以設計師對空間的利用是非常牛逼的。別懷疑它的堅硬程度,任何測試中,它都不輸于比它大一個級別的家伙(我是說A0)。它的車身幾乎就是一個高強度鐵籠。吸能?這事讓撞我的家伙干吧。
8. 以下白車身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車的:
Smart不需要吸能
被2噸的車撞到的話只要自己翻滾就能消解能量了
超高硬度的骨架可以防止碰撞當時死人,后面就是過山車的節(jié)奏了
不過這玩意自己撞墻的話基本沒救了…因為自己沒有任何潰縮的余地…不明覺厲,順便LZ貌似有兩張圖掛了瞬間第N頁????
不明覺厲,順便LZ貌似有兩張圖掛了
前面兩張修復了。專業(yè)的來了,大家看圖猜車吧。!D車應該是老邁騰無疑
其他的大家來猜吧
車版眾出來接客了留名學習。。。C車科魯茲?好吧 求大家推薦一個安全系數(shù)高的車smart好樣的
專業(yè)的來了,大家看圖猜車吧!。
我也在等專業(yè)的。。
只知道最后一輛是smart。。D車是朗逸,進氣格柵和車燈就是上一代的除了g剩下的一個也認不出來啊…A是伊蘭特悅動?
B貌似是屁股上有溝的君威?
C看不出來
D老款朗逸無誤
D車是朗逸,進氣格柵和車燈就是上一代的
是么- -
可惡的家族前臉。。。我猜E車是別克系列的…… A應該是思域,
B估計是科魯茲
C是日系車
D朗逸都曝光了
E是?怂
F是飛度
G就不用看了A 思域
B 奇瑞A3
C 陽光
D 朗逸
E 麒麟G5
F 飛度
圖樣啊!17樓和18樓結果差異很大啊